在台東的落腳處,倒地鈴
在規畫行程時,從批踢踢bicycle版看到這個免費的落腳處,就把它排進行程當中 (其實只是想滿足我和士芹的好奇心)
爬文爬了一堆,知道最初徐伯伯和2位年輕人的相遇,就這樣展開了倒地鈴的故事
在倒地鈴,住宿是免費,但別忘了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你可以不用交錢,但請用其他方式付費,捐個發票也好。
或者是你不工作,但請付個飯錢,徐伯伯免費供住已經很好了,區區飯錢也要凹?!
掃地、拖地、煮三餐、修房子、種田拔草、balababala一推活要幹呢!
我在這煮了第二天的早餐,第一次煮給家人以外的人吃,蠻擔心被說難吃,後來大家都吃光光
這是來住的車友合蓋的,我覺得超像檳榔攤,只差沒西施在裡頭,夏天晚上在這睡,很涼,但是很吵,車子來來去去
這裡 又像是自己的家,又像是宿舍,在外頭流浪了快一個禮拜,除了在楊阿珍家的一頓晚餐,就這2天的2餐讓我感受到家。
這麼好的一個地方,需要很多人的共同維護才能繼續持續,有熱心的車友為倒地鈴發起了"永續倒地鈴"的活動,在這之前都是徐伯伯自己出錢出力為車友提供一個住宿吃飯的地方
畢竟一個人的力量還是有限,若大家一起出個小小的錢,可以讓更多的車友享受到便利,不僅為了別人,也為了自己
徐伯伯為了來留宿的人準備了好多本留言簿,讓大家寫下自己的心情和對倒地鈴的感謝,不知不覺就累積了那麼多
這邊也都是車友們留下來的感謝和心情,竹片是徐伯伯準備的,不知道我寫的被掛起來了沒
原本只是一棟空蕩蕩的普通民房,會變得這麼可愛,是因為熱心的車友的幫忙、出錢出力,才有現在的規模,我覺得這裡的地位在客棧和家之間
來住宿的是客人,但有有回家的感覺
這是女生的大通鋪,可以擠20個人左右吧! 在這睡了2天好眠,離開前請把自己的棉被、睡過的地方、地板打掃乾淨,留給下一個進來的車友好心情
右後方有個粉紅色的布簾,是個很貼心的小設計,拉上就可以在裡頭換衣服了
這裡是我的最後一站休息處,在這8天住了不少地方,頭城的背包客旅館、蘇澳的心心牛排民宿,再來就是倒地鈴。
說真的,這三個地方都很棒,價格不貴,甚至可說是物超所值,讓我不禁感到在台灣旅遊是如何的安全、舒服、悠哉
玩全不用擔心路上的安危,尤其又是2個女生,甚至是當我們在池上晚上玩太晚錯過火車時在路邊搭便車,都有一堆人願意停下來,不順路的甚至跟我們說抱歉
我在倒地鈴的第二天晚上,來了一個東華大學大二的小妹妹,她一個人下午2點從東華出發一路騎到台東鹿野,體力超好
從聊天中得知,她預計從花蓮環島一圈,還預計要到離島去騎車,約要1個月左右的時間,讓我佩服她的勇氣、也羨慕她的體力,畢竟我從鹿野騎到關山就快掛了,上坡多又陡
倒地鈴 一直在進步、改變,這些圖是八月初拍的,或許下次我再光臨倒地鈴時,又會有不同的光錦,不變的只有那份溫暖